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传统逻辑发展的结果。政治制度的变迁,其实质是一种文化的变迁。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历史进程及其多样性最终都会在政治制度上得到体现。中国政党制度之所以具有卓越的优势和价值,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多党合作制度体现传统文化思想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被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一种人文精神,它积淀于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思想文化之中,贯穿于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始终,可视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通常我们所认为的和合的“和”意思是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指结合、合作、融合。而“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的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中国古代和合文化精神源远流长,据资料显示,“和合”二字最早见于骨甲金文。孔子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经典《中庸》指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秦汉经典也倡导“大同世界”,其思维方式都是“和合”思维。到了近代,康有为著《大同书》,孙中山提倡“五族共和”,这就形成了中国的和合文化传统。要达到“和合”,就要做到“和而不同”,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尊重差异性,既相互碰撞形成共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以达到“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是统一战线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只有建立在本国的文化基础上,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相符合,它才具有合理性,才能形成巨大的前进动力,凝聚强大的社会力量。“和而不同”在中国当代政党制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顺应这一政治文化要求,为国家提供了理想的社会模式。
多党合作制度继承创新传统文化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学说,并提出了这个时期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思想,他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统一战线”。抗战时期,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先后提出了停止内战、统一抗战的政策和主张,促使国民党最后接受了抗日的主张,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各民族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奠定了最牢固的政治基础。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力量。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亲密合作关系,为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而共同奋斗。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989 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1993 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2002 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使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程序化。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是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中“和合”思想的实践和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他们精诚合作的制度保证,是“和合”思想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闪烁着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智慧。
多党合作为广泛民主提供广阔平台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总体性特点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就是说既承认不同和二分(一分为二),又把不同的事物有机结合为一体(合二为一)。这种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我国政党制度的结构既不同于一党独揽政权的垄断型政党结构模式,也不同于多元竞争型的政党结构模式,而是“一”与“多”的结合和统一的政党结构模式,是把领导核心的一元性与结构的多元性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格局,洋溢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其形成之前,曾出现过“多党林立”和“一党专制”的状况,但最终因为不适应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不符合中国民众的愿望而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中国民众的愿望,是要求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国家的领导核心。于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应运而生。
我国多党合作文化追求“和”,讲究“和而不同”。民主党派继承和发扬多党合作文化,既要“ 求同”,又要“存异”。民主党派虽然有各自所联系的阶层、群体,利益主张也不尽相同,但领导力量“一元化”所形成的合力指向是一致的,即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在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上团结协作、奋斗,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政党制度结构的“多元性”,使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政党制度的“参与主体多元化”,使不同的利益群体通过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政党,把其利益要求、政治诉求、意见和建议反映到政治体系中来,具有较强的吸纳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政治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起来。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长期合作中形成了充分信任、相互协商的传统和机制。大家所熟知的延安时期民主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得到中共采纳,就是中国共产党重视民主人士意见的典范。又如,曾任民盟主席的费孝通,提出了若干被中共采纳,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的社会发展命题。近年来,中共中央在作出重大决策前,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协商会、座谈会、专题会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共商国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 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互相监督,尤其是对执政党的监督,能够更好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使执政党随时听到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克服和纠正官僚主义,及时改正工作中的错误。通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还有利于促进执政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通过担任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特约人员,参与有关专项检查、执法监督等,积极提意见、做批评,对中共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履职、廉政等进行监督,使民主监督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监督工作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作者高育红、朱峻仪,单位分别为民盟中央研究室、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